深交所: 正围绕关键领域制定方案 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 4月11日,深交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中长期资金投资策略会,来自国家部委、央国企、保险资管、银行理财、信托公司、公募基金、证券公司等代表200余人参会。 深交所副总经理唐瑞在会上表示,为更好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,深交所正在制定相关工作方案,围绕产品供给、优化环境、对接服务等关键领域,助力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。 与会机构一致表示,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市场环境,将始终坚定信心、保持定力,坚持长期主义、专业主义,不断提升专业投研能力,努力提升投资者合理回报,充分发挥市场运行的“稳定器”和经济发展的“助推器”作用,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。 中长期资金入市迎新机遇 唐瑞认为,A股政策面、基本面和市场结构不断变化,正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带来新的机遇。 “这个新机遇,首先来自政策层面。”唐瑞表示,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,各部委也相继推出稳市场的增量政策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,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,支持长期资金入市。去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明确部署,强调要稳住股市,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。 去年出台的新“国九条”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出明确要求。今年1月,中央金融办、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出台《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》,提出稳步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;证监会印发《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,提出加快推动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。 “这一系列新政策的支持,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。”唐瑞说。 唐瑞还认为,这个新机遇也来自产业发展。从宏观经济、产业发展两个视角来看,中国经济内生动力明显增强。宏观方面,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实,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,今年前两个月,投资、消费等国内需求增长好于预期,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持续回升。产业方面,科技赋能持续发力,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,在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多点突破,中国制造业通过AI开启数字化转型新阶段,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巨大活力。 这个新机遇,还来自国际实践。唐瑞表示,从全球经验来看,成熟市场通过构建长期投资机制,为“长钱长投”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。美国通过401计划,将超30万亿美元养老资产长期配置于权益市场,形成“储蓄—投资—增值”的良性循环。日本养老投资基金作为全球最大养老金之一,资产规模超1.6万亿美元,其中约三分之二投资于日本股票和债券市场,成为市场的压舱石。这些国际实践为我们探索中国长期资金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参考。 三个方面助力打通卡点堵点 唐瑞表示,深交所作为市场组织者和一线监管者,在中国证监会统一领导下,将结合新形势、新要求细化相关工作方案,围绕产品供给、优化环境、对接服务等关键领域,助力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。具体来看,主要包括在产品端完善“股债基衍”的产品供给、在制度端优化机制提升交易便利度、在服务端靶向施策构建服务矩阵三个方面。 一是在产品端,完善“股债基衍”的产品供给。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,加强信息披露、分红、减持等行为监管,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司回购增持、开展市值管理。加大对重大战略、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,支持发行更多创新债券产品。加强指数迭代规律和关键因子研究,优化创业板、深证100等指数编制方法。丰富自由现金流等红利、低波产品矩阵,积极推动多资产ETF等中低风险ETF品种落地。研究储备更多宽基与行业主题ETF期权品种。 二是在制度端,优化机制提升交易便利度。持续优化中长期资金投资监管机制,落地便利银行理财、保险资管参与新股发行、股票定增的政策。完善ETF大宗交易和盘后交易等机制,引入更多机构为ETF提供流动性。推进跨市场ETF全实物申赎模式改造。推动将ETF期权纳入QFII、RQFII可投资范围,引导机构开发更多期权资管产品。 唐瑞表示,深交所将继续携手各方主体,持续优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,以“长期主义”之光照亮“价值投资”之路,共同推动市场回稳向好。 |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