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乌商户借助AI东风,以外语短视频开辟营销崭新天地 “一二三四五,一二三四五……” 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,商户傅江燕立好手机支架,打开手机小程序,拿起店铺货架上的袜子,对着手机镜头认真地 “数数”。 几分钟后,一段全新的视频诞生了。“Hello everyone……” 视频中的傅江燕操着地道英语,流畅且准确地介绍自家售卖的袜子,口型与语音完美契合。这样的视频一经发布到社交平台,便收获了极高人气。不少外国客户在后台联系傅江燕,促成了一笔笔生意。 43 岁的傅江燕是土生土长的义乌人,近年来,她依托与丈夫共同经营的袜子店,涉足跨境电商领域。别看店铺规模不大,每年却能卖出 2000 万双袜子,产品远销中东、南美、南非等世界各地。傅江燕坦言:“做外贸,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外语学习。” 丈夫主要负责工厂、供应链及配货等后端工作,她则承担销售与接单任务。以往在和外国买家沟通时,语言障碍常常让她在产品宣传上力不从心。为解决这一难题,傅江燕参加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商学院组织的英语晨练。然而,学会简单交流后,新的问题又出现了:怎样才能把自家产品推广到全球呢?她想到了短视频营销。但过去,从写文案到录音、剪辑,完成一个视频至少需要半小时,而且采购商来自不同国家,仅有英语版本远远不够。如今情况大不一样,“现在,几分钟就能搞定,还能生成 30 多种语言版本。” 原来,对着镜头 “数数” 只是第一步。傅江燕把录好的视频导入一款人工智能小程序,输入 “男袜、保暖舒适、松口设计、花型随机混搭、现货供应” 等关键词,系统便能自动生成商品推荐文案。傅江燕介绍:“在小程序里,可以选择输出视频的声音、语种,还有不同国家风格的背景音乐,点击‘视频翻译’,审核通过后,短视频就制作完成了。” 这款能生成外语推介短视频的人工智能小程序,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大数据公司去年推出的。公司技术总监楼勤峰表示:“春节假期刚结束,公司就把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语义理解、多模态生成等功能接入相关智创平台。” 目前,该小程序已免费向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所有商户开放。为帮助商户掌握这项新技能,义乌国际商贸城还定期举办人工智能大模型使用培训会,对有需求的商户提供上门指导。人工智能为义乌商户的跨境营销带来了新契机,助力他们在国际市场上乘风破浪。 |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