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高校独特的新创电极设计,既增强电池续航,又确保使用安全可靠 ![]() 据外媒报道,韩国蔚山科学技术大学(UNIST)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。他们深入探究了新型阴极材料准锂(quasi-lithium),成功找到了其中产生氧气的原因,并提出了一种材料设计原理用以解决相关问题。 从理论层面来讲,运用 4.5V 以上的高压充电方式,准锂材料能够使电池储存的能量比现有技术提升 30% 至 70%。这一显著的技术进步,有望让电动汽车在单次充电后实现高达 1000 公里的续航里程,极大地拓展了电动汽车的行驶范围,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。 然而,高压充电过程中存在一个棘手难题。当采用高压充电时,准锂材料内部的氧气会发生氧化反应,并以气体形式释放出来。这一现象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,存在较高的爆炸风险,严重制约了该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。 由能源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 Hyun-Wook Lee 带领的研究小组,经过不懈努力与深入研究,发现氧气在电压达到 4.25V 附近时就会发生氧化,进而致使部分结构变形,引发气体释放。针对这一关键问题,研究团队提出的材料设计原理,旨在通过优化电极设计,精准调控材料内部的化学反应,抑制氧气的氧化过程,从而有效避免气体释放,降低爆炸风险。这一创新设计既能够保障准锂材料在高压充电下的安全性,又能充分发挥其高能量储存的优势,为下一代电池的研发与应用带来了新的曙光。倘若该技术能够顺利实现商业化应用,将对电动汽车行业产生深远影响,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。 |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