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全力守护学校师生饮食安全,榆中县市场监管局紧盯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,与兰州大学(榆中校区)紧密合作,通过政校协同、智慧赋能、立体监督等创新举措,构建校园食品安全治理新模式,为2万余名师生提供安全、优质的餐饮服务,切实打造校园食品安全新标杆。 榆中县市场监管局创新“局所”联动发力、“局校”联合施策,与兰州大学建立双向联动机制,定期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,积极防范和化解食品安全风险,不断提升监管效能。同时,学校主动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,全校统筹规划,学院落实责任,食堂规范管理,形成“质检组—安监办—安全员”三级管控体系,确保食品安全责任到人、监管措施执行到位。通过校园广播、宣传栏等渠道开展“反浪费”宣传,组织“光盘行动”等主题活动,引导师生节约粮食。结合传统节日,举办食育活动,激发对文化、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,鼓励师生参与食品安全治理,形成共建共治的长效机制。创新打造“食堂即课堂”文化育人模式,在就餐环境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,营造“一步一景皆育人”的氛围,让节约意识与文化自信内化为师生行动自觉,实现“润物无声、立德树人”的育人目标。 实施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,实现全校9个食堂后厨操作全程可视化,师生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,覆盖率达100%,增强食品安全透明度。快检实验室科技护航。建立快检实验室,每日对采购的生鲜蔬菜、肉类等进行检测,建立食品快检台账,数据实时上传管理系统,发现问题立即追溯处理,从源头保障食材安全。“餐桌110”即时反馈。开通线上线下反馈渠道,师生可就食品安全或服务问题快速上报,形成“受理—响应—整改”闭环管理,打破信息壁垒,提升服务满意度。中央厨房标准化管理。设立中央厨房,采用智能化设备统一处理食材,实现菜品加工标准化、流程透明化,确保食品安全风险全程可控。中央厨房与各食堂形成高效联动,大幅提升供餐效率与品质。 学校食堂通过餐厨垃圾分类称重统计,分析菜品剩余数据,动态调整供应策略,减少餐饮浪费。例如,优化受欢迎菜品分量,减少高浪费菜品供应,节约成效显著。全渠道收集师生诉求。利用线上问卷、意见箱、现场沟通等方式广泛收集意见,分类整改共性及个性问题,持续提升餐饮服务质量。沉浸式体验增强信任。定期举办“后厨探秘”“食堂开放日”“菜品研讨会”等活动,邀请新生代表、学生权益组织、研究生会代表实地参观,了解食材采购、加工全流程,促进多方参与和监督,提升社会共治效能。 目前,该模式已形成“多方联动、智慧监管、立体监督”的成熟经验,有效保障了校园食品安全,师生满意度显著提升。据介绍,榆中县市场监管局将联合兰州大学,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,提炼标准化操作指南,为校园食品安全治理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示范样板。 |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