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30日,根据深交所披露的信息,比亚迪半导体创业板IPO进程第四次“暂停”,原因是IPO注册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信息已经过期。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,但这并不影响比亚迪飙升的势头。国庆期间,比亚迪因为9月份销量超过20万辆而成为新话题。今年1-9月,其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117.53万辆,同比增长255.3%。 这背后,多年来围绕动力电池和半导体芯片的自主研发,成为比亚迪销量飙升的助推器。另一方面,在希望用电动汽车完全取代燃油汽车的同时,比亚迪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野心。 2020年,作为比亚迪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,比亚迪开始分拆半导体业务独立上市。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,先后引进了ARM、SMIC、小米等数十家投资者超过20亿元的投资。 这背后,一方面是比亚迪把自研很久的成果推到了台前;另一方面,通过引入各方产业投资者,也希望对外开放供应链。半导体无疑是比亚迪对外开放的关键一步。 如今,在比亚迪的六角形大楼里,一场由董事长王传福推动的市场化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。如何让内部的供应商走出去,也成为比亚迪新的挑战。 自己丰衣足食。 和很多车企一样,每个创始人都会因为个人简历和喜好而给公司留下深刻印象。王传福对技术的执念和信仰也促成了比亚迪的工程师文化。 靠技术起家的比亚迪有自己的垂直一体化造车模式:所有汽车零部件,从电池、电机到轻门把手,都是自给自足,不需要从第三方采购。 按照王传福的说法,比亚迪自己做不出玻璃、轮胎、钢板。“所有其他部件都将是‘比亚迪制造’。”甚至生产线上的一些生产设备都是比亚迪造的,“比如汽车车间最大的设备——整车悬挂系统。” 未来汽车日报列表 好处是如此明显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当其他车企面临全球供应链危机、“芯片荒”、上游原材料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时,比亚迪却能够置身事外,几乎没有被“卡住”。 这也为比亚迪的开放提供了契机。比亚迪半导体计划上市的外部环境是由于新能源汽车IGBT市场的快速发展。作为决定电动车能效的核心部件,IGBT芯片的成本约占整车成本的5%-10%,是除电池外最贵的部件。 但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还是主要依靠国际巨头。根据Omdia的统计,2019年,英飞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IGBT领域排名第一,占比超过50%,比亚迪以19%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。 比亚迪公司系统工程师毛宁还记得,2005年,比亚迪确立新能源技术路线时,市面上IGBT芯片的主要应用场景是轨道交通、智能电网等领域,与汽车的匹配度不高。为此,在同一年,比亚迪成立了IGBT RD团队,试图靠自己谋生。 然而,在前期,RD团队因为“没有合适的芯片制造和封装设备”,多次陷入停滞状态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王传福于2008年决定以2亿元人民币收购宁波中威半导体公司。 但在比亚迪内部,让毛宁印象深刻的是,董事会几乎一边倒地投了反对票,芯片RD部门的工程师也不看好。主要原因是当时公司已经亏损几十亿,被外界判定为失败项目,设备陈旧。超过使用寿命意味着巨大的维护成本。“很多人以为王传福着急了,就去医院了。” 不过最终王传福还是力推大众完成了收购。因此,芯片半导体供应商对比亚迪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。 “很多之前想给比亚迪做芯片代工的客户开始改变策略,为其提供功率器件供应、IGBT半导体设计等服务,想融入其产业链发展。”广东一家半导体企业负责人告诉未来汽车日报。 但是对于难度大、集中度高的汽车功率半导体来说,这次收购并没有很快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由于前期开发的IGBT芯片无法满足量产的要求,比亚迪的新能源产品也采用了英飞凌等公司的芯片。 毛宁记得,从团队组建到第一代IGBT芯片研发成功,用了5年时间。“王传福对RD团队非常宽容,这一段长时间足以劝阻很多半导体初创企业。” 从封闭到开放 比亚迪的动手能力到底有多强?一家曾经给比亚迪供货的零部件供应商的负责人对此印象深刻。“只要供应商给比亚迪提供零件样品和技术参数,就可以跟风做零件。” 国泰华荣新材料化工有限公司是锂电池电解液生产商,曾是比亚迪最大的电解液供应商。在理财周报的报道中,国泰华融的大股东江苏国泰的董秘郭胜虎曾记得,2005年,王传福带着技术人员参观,仔细参观生产车间和设备,详细询问各项技术参数,下了50多吨的订单。但买了一两次后,“比亚迪就不买了,开始自己做了。” 上述负责人介绍,比亚迪目前已经将垂直整合的整合思路运用到了极致:第一步,通过自主研发或与零部件供应商合作,进入产业链的核心环节,保证绝对的技术优势;之后借助其多年的制造业经验和优势,移植或打造产业链,将上游核心技术大规模应用在自己的产品中。 这种策略带来的低成本优势,确实让比亚迪在前期尝到了甜头。 2005年,配置不错的新车比亚迪F3价格低至7.38万元。相比之下,当时同级别的丰田卡罗拉指导价为14.78万元。薄利多销,新车一旦上市,将成为最快突破10万辆的自主中级车型。2009年,比亚迪销量首次超过奇瑞,成为国内销量最高的自主汽车品牌。 但当时“反向RD”,试图将造车的方方面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比亚迪,也在蒙眼狂奔中留下了隐患。2010年,比亚迪遭遇滑铁卢,汽车销量增速不及预期,仅达到行业平均增速的一半。与此同时,汽车质量问题频发,甚至经销商退网。 一位接近比亚迪高层的内部人士回忆,当时比亚迪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,高层的会议议题都集中在产能扩张上,“很少关注质量问题”。同时,比亚迪当时的零部件销售渠道主要是内部采购,质量问题由质量部和工程院控制,“而且总是互开绿灯”。 2011年,王传福反思总结,“比亚迪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,包括增长过快,过于追求产能和销量,忽视品质提升。” 业绩跌至谷底的比亚迪也开始有所改变。深圳模具厂生产线的员工告诉未来汽车日报,为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,比亚迪开始外包更多的非关键部件。“比如雨刷投诉太多,比亚迪就会转而选择主流供应商供应雨刷。” 在引进外部供应商的同时,看着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的崛起,王传福也开始反思建立垂直体系、封闭电池出售的策略。2017年下半年,王传福开始酝酿自己的产品走向舞台。 “王传福想通过内外赛马给零部件部门施压,迫使他们提高产品质量。”上述知情人士表示。当时比亚迪与北汽、长城的“频繁接触”,也被视为积极对外开放的信号。 但是,要打消车企的顾虑,以新的角色进入彼此的供应链,并不容易。接近比亚迪的高层人士表示,比亚迪不仅会降低供货价格,还会“派出零部件部门的高管逐一与车企谈判,可以显示出比亚迪的诚意。” 前期业务拓展艰难,但随着比亚迪技术储备的深入,刀片电池、DM-i混合动力系统、E平台3.0技术相继在市场普及,越来越多的车企进入比亚迪的“朋友圈”。 目前,北汽、长安、东风等企业已与比亚迪就共同利用E平台技术开发电动汽车展开合作或讨论;在电池业务上,比亚迪也进入了特斯拉、小米、红旗的供应名单。 “市场上大约25%的新能源产品采用了比亚迪提供的技术。我们有成熟的技术、零部件和平台,车企可以根据不同需求从比亚迪购买不同的组合,就像选择肯德基的A、B、C套餐一样。”比亚迪汽车品牌与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曾对《未来汽车日报》表示。 当大象走出房间时 王传福曾说,比亚迪要做中国的“博世”。 王传福称零部件部门为“市场化改革1.0版”卖货。现在1.0版已经初见成效,王传福又提出“市场化改革2.0版”来“卖企业”,让资本市场认可企业的估值。" 2020年,比亚迪官方表示,为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对外合作,已正式成立五家福特公司。包括动力电池的研发、设计和生产;汽车动力总成和新能源汽车整体解决方案开发;RD,生产和销售汽车及底盘;RD及汽车照明和信号系统相关产品和模具的制造。 一个月后,比亚迪微电子完成内部重组,更名为比亚迪半导体,开始将上市提上日程。按照比亚迪的规划,比亚迪半导体会先上市,等时机成熟,福迪电池和福迪电源也会上市。 在毛宁看来,比亚迪的IGBT芯片已经以超过70%的自供率证明了它的可靠性。但如果想进入主流车企的供应链,就需要上市,进一步获得市场知名度。 据潮点智库估算,2025年中国IGBT市场规模将超过53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%。“汽车行业对IGBT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。除了英飞凌、三菱等国外巨头,像比亚迪这样的国产替代品也会有很高的市场份额。”汽车证券分析师刘荣对未来汽车日报表示。 据比亚迪内部人士透露,比亚迪计划将IGBT的外部供应比例提高至50%以上。 同时,将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业务拆分上市,也有助于打消车企对比亚迪的顾虑。“由于市场竞争,一些车企可能不会直接购买比亚迪的技术和产品,通过拆分各个零部件可以更好地打开市场。”刘荣分析道。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,无疑让比亚迪的外供之路充满想象空间。 6月10日,比亚迪市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,位列全球车企第三。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,除了汽车板块销售较好等利好因素带动比亚迪股价上涨,“在今年动力电池和半导体芯片组件短缺的大环境下,比亚迪的组件自产自销自贡战略也赢得了资本市场的积极预期,这种预期已经直接在比亚迪今年的市值中实现。” 宋清辉认为,虽然动力电池、IGBT半导体等业务对应着巨大的市场份额,但比亚迪很难独自夺取所有的市场份额。 “以动力电池市场为例,它包含了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。但有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、LG新能源等强敌,比亚迪不可能垄断市场。如果电池板块分拆上市,比亚迪可以直接享受资本市场这一千亿规模带来的利好预期。” |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