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季度,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77亿元,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;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856亿元,同比增长2.9%,继续加大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力度…… 4月22日出炉的一季度财政收支数据释放出向好信号。专家表示,财政收支结构渐趋平衡,财政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。同时,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、专项债支持领域扩围等相关政策信号也密集释放,财政政策质效将进一步提升,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。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当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,一季度,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77亿元,同比下降2.3%。扣除2022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部分缓税在2023年前几个月入库抬高基数、2023年年中出台的4项减税政策对今年财政收入形成翘尾减收等特殊性因素影响后,可比增长2.2%左右。 值得注意的是,文旅消费、先进制造业等行业税收较快增长。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、教授李旭红接受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同比增长较快,居民购买力逐渐恢复,消费潜力不断释放;企业所得税也呈现增长态势,表明经营主体活力得到恢复,盈利能力有所提高。 支出方面,重点领域得到较好保障。数据显示,一季度,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856亿元,同比增长2.9%。主要支出领域中,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708亿元,增长3.7%;教育支出10436亿元,增长2.5%;城乡社区支出5614亿元,增长12.1%;农林水支出5185亿元,增长13.1%;住房保障支出2049亿元,增长7.8%。 “财政支出进度合理加快。”王东伟表示,一季度,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预算的24.5%,高于近三年的平均水平。 “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,加快预算下达和增发国债资金使用,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。同时,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,大钱大方,小钱小气,集中财力办大事。”王东伟说。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也表示,从收支综合考虑来看,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、提质增效,对国民经济恢复增长的支持保障作用不断加强。 “从一季度收支情况来看,财政政策靠前发力,政策效能正在加快释放,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持。”王东伟表示,下一步,财政部将重点从六个方面持续发力,包括全力支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、着力支持扩大国内需求、积极支持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、更高水平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财政运行监测等。 发布会上释放的多个政策信号表明,财政政策质效将进一步提升,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。 以备受市场关注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例,据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介绍,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,财政部已经将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收支纳入2024年预算。下一步,一是根据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分配情况,及时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工作;二是加强中央和地方资金、存量和增量资金统筹,与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形成合力,提高资金整体效能;三是结合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实际,研究建立监管机制。 另外,更多新能源、新基建、新产业领域将纳入专项债券投向领域;制造业新型技改城市试点工作将启动实施,2024年安排资金30亿元,支持首批20个左右试点城市“智改数转网联”等。 “下一阶段,要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、提质增效,打出扩投资、促消费、减负担、保民生的‘组合拳’,进一步巩固经济向好势头。”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石绍宾表示,要统筹用好相关国债资金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、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工具,适度扩大投资规模,优先支持产业创新、粮食安全、能源安全、民生服务、区域协调发展等建设需求迫切、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。同时,强化绩效管理,防范化解经济风险。 |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